• 首页
  • 亚盘怎么判断平局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产品展示

    鹿鼎记:韦小宝才是金庸心中的侠之大者?为何封笔之作会写小混混

    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9:44    点击次数:59

    导言:最近张一山主演的《鹿鼎记》正在热播,浮夸的演技以及龇牙咧嘴的韦小宝被很多人调侃为《猴鼎记》,说是金庸先生看到的话,棺材板都压不住了,那么,为什么会有这样一部另类的武侠小说诞生?

    在金庸先生以往的作品中,作为主人公的存在,必然是武功高强、英俊潇洒、出身名门的存在。比如陈家洛、胡斐、袁承志等,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,他们所践行的是其实都是墨侠之道。

    何为墨侠?这个概念来自于先秦时期的墨家,墨家主张兼爱与非攻,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便是,墨子墨子救宋抑楚,与公输盘(鲁班)和楚王的斗智斗力的故事。以一己之力,济世救民,可谓侠矣。

    鲁迅先生就在《流氓的变迁》中说道“墨子之徒为侠”,陈柱的《诸子概论》也“墨家即以振世救弊为主,故一变而为侠”,而前辈史学大家如钱穆,吕思勉也颇为认同这个观点,而金庸先生提出的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则将这种武侠思想推上巅峰。

    《天龙八部》中的乔峰以及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郭靖,无疑是至侠至圣、为国为民的典范,但是之后的金庸却陷入了茫然之中。

    武侠武侠,武功作为侠义的根基,但同时也成为了侠义的天花板,因为所有人的成功与失败,几乎都是因为武功高低而决定,这是武侠小说永远无法逾越的壁垒。

    同时,这也引发了金庸先生的进一步思考:难道历史的节点真的是藉由这些英雄之手一力促成的吗?这些活在底层的小人物,有没有可能也成为故事的主角?《鹿鼎记》的出现,很好的回答了这两个问题。

    作为主角的韦小宝最擅长的是下三滥的手段,他从头到尾都没有用武功成事,却反而成为所有男主角中最成功的一个。还记得张三丰教导张无忌太极时候的要领吗?理解什么叫无招胜有招,就能理解什么是无武侠而胜武侠。

    为国为民的武侠,终究需要面对现实。从杨过开始、再到狄云、石破天乃至于浪子令狐冲,这种高高在上的大侠逐渐被拉下云端,变成活生生的人,而韦小宝则是对人性刻画最为深刻的角色,一切以小人物的挣扎生存为中心,他们亦可触动历史的脉搏。

    另外,《鹿鼎记》的书名也不像其他书那么直白,如《射雕英雄传》和《天龙八部》,金庸所以为这部小说取名为《鹿鼎记》,是有一个特殊的典故。

   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“秦之纲绝而维弛,山东大扰,异姓并起,英俊乌集。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。”

    按照金庸先生的本义,这部小说与其说是部武侠小说,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历史小说。彼时,清廷与郑氏抗清,天地会复明、三藩之变,渐次叙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等,似乎展示的正是这样一个“群雄逐鹿”的谱系,也为他的“宏大叙事”拓展了空间。

    满汉之间的矛盾与融合一直都是金庸作品中的核心,这部《鹿鼎记》则堪称是解读最为深刻者。在金庸的作品中,“皇汉”思想一直很重,《鹿鼎记》也不例外。

    书中八旗兵已经占了中原的花花江山,但即使是同样“反清复明”的江湖势力,还在互相倾轧算计。比如天地会和沐王府,为了拥戴前明唐王还是桂王的后裔为帝,居然在一言不合之下就互殴出人命!

    “鹿”还在人家手里,他们就开始为谁来架锅立鼎拼命了,真是可笑又可悲!而实力最强的天地会则更加混乱。割据台湾的前明延平郡王郑经的儿子们争位,竟然祸及了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。

    以至于在江湖上声望高至“为人不识陈近南,便称英雄也枉然”,清庭将其视为心腹大患,却又对他无可奈何的陈总舵主,最后死于他一辈子忠心耿耿的郑家人之手!

    这就是汉人历史中一再重演的悲剧:凡是敌人杀不死的,我们自己从背后杀死……

    《鹿鼎记》中的汉人反抗势力,就是在这种混乱的互相倾轧算计中没落。汉人中从来不缺舍生忘死的义士,但结果却往往连死得其所都做不到。实际上从陈近南式忧国忧民的儒墨之侠,到归辛树式悍勇无敌的布衣之侠,都在浩浩荡荡的世道人心面前一败涂地。

    江湖、庙堂、民族之争的滚滚洪流之中,任何个体都太过渺小,站在历史的尽头,只有两个选择:要么在权势面前堕落,与当权者同流合污。要么在高傲中受尽排挤死去。韦小宝不是名义上的武侠和好人,却也苦苦坚持着做一些好事,不肯坏到底!

    韦小宝金庸武侠鹿鼎记陈近南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    上一篇:没有了

    下一篇:没有了